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鼓励新颖、独创、科学性强的高质量科普作品创作,提升科普原创能力,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开展2025年黑龙江省科普作品征集推介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新技术新知识,解读重大科技事件,广泛征集新颖、独创、科学性强的高质量科普作品,引导公众关注前沿科技、社会热点,助力构建龙江特色的科学文化传播生态。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省科协(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承办单位:省科普事业中心、省科技馆
三、征集对象
我校在建科技小院
四、创作主题
包括但不局限于:1.科技前沿探秘。聚焦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深空探测、大国重器等。示例话题:中国空间站新突破、AI赋能产业升级。2.科技开启新生活。解读智慧城市、数字医疗、健康养生、自然博物等领域的科技应用。示例话题:5G如何改变生活、AI医疗诊断新场景。3.应急安全在身边。包括防灾减灾、急救知识、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等。示例话题: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与使用、家庭火灾逃生演练的科学方法。4.AI新视界。利用智能剪辑、影视特效、虚拟拍摄、算法创作等进行科普创作,主题不限。5.科学精神与未来展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讲科学家故事和科技报国事迹,对误导公众广泛流传的谣言进行科学辟谣;聚焦科技发展规律,探索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五、征集作品类型及要求
(一)短视频。时长8分钟以内,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前沿性、准确性、艺术性、趣味性、合规性等,鼓励作品创新。第一主创人员工作单位及推荐单位均在黑龙江省。视频一般由片头、正片、片尾三部分构成,片尾署名应体现作品的主创人员、制作单位、版权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画面比例为16:9(横屏)或9:16(竖屏),格式为MP4,原片分辨率为1080p以上,4K分辨率优先,视频画面清晰、声音清楚,不带角标、台标、水印、二维码、公司/产品Logo等。
(二)图文。图文作品包括科普漫画、科普插画、科普长图、图文混合等形式的未正式发表的作品。要求主题明确,内容科学准确,以生动形象的视觉语言传播科学知识。单幅作品或系列作品均可。作品格式为JPEG或PNG,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MB。需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创作说明(包括创作思路、科普知识点、科普知识来源等)。
(三)科技成果讲解。作品通过现场讲解方式呈现。聚焦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国防科技、农业生物技术等主题,借助PPT、视频、实物、模型等辅助工具,用准确、活泼的语言讲述成果、原理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阐释其重要意义、探讨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或将科技成果融入故事中,通过生动的情节使听众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要求提交讲解角本WORD版材料。
(四)科普剧。参评科普剧作品应为公开演出过的原创作品。作品时长8-20分钟,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科学知识,剧情生动、架构完整,科普内容与剧情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科普性和观赏性。需提交剧本电子版(Word格式)和演出视频。演出视频格式为MP4,高清横屏1920*1080以上,视频应由片头、正片、片尾三部分构成,片尾应体现主创人员、制作单位、版权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五)科普文艺作品。作品应为科普诗歌、歌曲等原创作品。科普诗歌应主题鲜明,以诗歌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展现科学魅力,字数不限。科普歌曲应旋律优美,易于传唱,歌词科学准确,能有效传达科普信息。若为单独的歌词作品,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具备可谱曲性。科普诗歌提交Word文档,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创作说明。科普歌曲需提交音频文件(MP3格式)和歌词文档(Word格式),音频文件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若有音乐视频,也可一并提交,视频格式要求同短视频。
(六)科普展品。围绕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基础学科原理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技术等前沿热点科技主题,在满足科学性前提下,讲解易于被公众理解,具备可互动操作功能,耐用性、大小体积等指标符合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及科普大篷车展示要求。初审阶段需提交包含展品科学原理、展示形式、技术参数、制作经费明细等内容的展品说明(Word版)及以说明展品创新点为重点的讲解视频(5分钟以内),视频标准要求同短视频。初审通过后展品实物需运输至指定地点参加终评。
六、推荐数量
每单位推荐各类作品总计不得超过5个。
七、有关要求
(一)科学性与合法性要求。作品创作内容基于权威科学依据,无知识性错误,涉及数据、案例需标明来源。作品需符合国家政策、职业道德和宣传纪律,素材及作品无版权纠纷,如涉及侵权由推荐单位或自荐人负全部责任。如为个人自荐作品,需经作者所在单位或行业内两名以上正高级职称专家对作品的科学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认定书。认定书中明确说明作品科学原理应用正确、表述得当,不存在违反学术道德、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并加盖公章和负责人签字。
(二)原创性和版权归属。投稿作品应为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8月5日间完成的原创科普作品(如AI生成请注明)。作品的著作权归原创者所有,但主办方拥有作品的编辑权、使用权,可以将其用于非营利性公益活动,不另付稿酬。
(三)语言规范性要求。作品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使用简体中文。配音和解说应使用普通话,视频配简体中文字幕。
八、活动安排
1.作品提交:将相关材料按照要求提交至指定邮箱,经审核后择优推荐。
2.组织遴选:省科普事业中心组织科技、教育、传媒等领域专家根据作品类型遴选产生十佳科普作品(如十佳科普短视频等)及优秀科普作品若干。
3.结果公示及应用:经公示确认后,于2025年9月全国科普月启动仪式上宣读优秀作品和优秀组织单位名单,作品在省科普平台上推介并推荐至科普中国等国家级科普平台,科普展品在省科技馆等科普展馆内择优展出。
九、报送要求
2025年8月7日17点前将作品原文件、推荐表(作者签字后扫描件)、作品统计表(电子版)以及特定作品类型有明确要求的材料(见第五部分“征集作品类型及要求”)等发送至邮箱neauzyxwb@126.com,邮件标题注明“作品类型+科技小院名称+作品名称”。
联系人:于文皓
联系方式:55190767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2025年7月18日